随着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一个全新的关键词——“再生材料”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对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及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再生材料成为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特别是强调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
再生材料,即通过回收、加工废弃物或生物基原料制成的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其核心在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国家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
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这些具体目标不仅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市场注入了强大信心。
二、央企引领,加速资源整合与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宏伟目标,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由多家央企共同出资组建。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指出,作为中央企业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重要使命之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再利用资源产业链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应用领域,并建立全行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
此外,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已经有所行动,通过旗下的华润环保在深圳成立了两家全资子公司,布局资源循环利用及新能源领域。这标志着以资源循环为主业的央企正式下场,市场进入整合加速期。
三、政策红利释放,行业迎利好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裁赵明洁表示,再生材料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发力循环经济的决心。预计后续有关再生材料的行业政策与标准将会系统性完善,地方政府层面也将出台一系列支持再生材料企业发展、刺激消费的利好政策。
尽管如此,再生材料行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完整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部分品类材料的下游需求不明等。但长远来看,一旦经济性和性能优势得到验证,并突破规模量产和销售壁垒,经济效益巨大。
结语
再生材料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资源依赖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驱动下,相信再生材料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再生材料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