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变建材?东西湖这家企业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148次 来源: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被1000℃以上火焰炙燃烧2分钟,厚度2.5厘米的自保温砌块变黑硫化,但背面温度却没有多大变化——

        3月6日,记者在位于东西湖区吴家山街的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聚海环境)展厅,目睹自保温砌块阻燃隔热实验。这款可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的全新保温材料,竟由废弃磷石膏和污泥制造。

自保温砌块阻燃隔热实验

        2014年以来,聚海环境致力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绿色环保之路上迈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目前,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大悟磷石膏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达产。

 

 

        走进聚海环境展厅,各类循环再利用产品琳琅满目。“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我们先后获得了近百项知识产权。”聚海环境营销总监陈争荣介绍,有别于传统的建材,自保温砌块以废弃污泥和磷石膏作原料制成,其中磷石膏无害化处置所需热能也不来自煤炭等石化燃料,而是秸秆、稻壳等农林固废转化而来。

磷石膏科技产业园。(厂方供图)

        陈争荣介绍,在农业生产领域,磷肥必不可少,而每生产1吨磷肥就会产生4至5吨磷石膏废弃物。目前,全球磷石膏堆存量已达66亿吨,我国磷石膏堆存量近9亿吨。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磷矿保有量、磷化工规模、磷肥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年新增磷石膏堆存量约3000万吨。

        磷石膏处理、利用关乎环保大计,变废为宝、化危为机,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渣定产”、长江大保护等政策法规密集出台,聚海环境迅疾确立磷石膏、污泥、农林等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发展路径。

客户在展示厅考察样品

        科研团队将目光锁定到多元化固废协同处置技术上——这套工艺技术输入原材料为城乡污泥、建筑垃圾渣土、工业固废物磷石膏等,输入的热量供应原料为农业固废物合成的生物质燃料。

        协同处置技术可在较低的能源消耗下,实现再生石膏输出、再生轻质骨料输出,替换天然石膏或砂石料,降低自然资源损耗。这套工艺技术消耗的热能,来自农业生物质固废物,化解了农业固废物处置难题,且无需消耗额外热能,降低了对自然能量的消耗。

        在科技园定型之前,聚海环境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2条中试线:第一条重点验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第二条重点验证绿色建材产品质量及应用场景。

 

在积累中式项目成果基础上

聚海环境于2022年10月1日

投资5亿元启动

大悟磷石膏科技产业园项目

2023年底完成一期试投料生产

 

        由聚海环境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磷石膏、污泥、农林等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在2023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生态环境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设备目录》。当年11月,湖北省发改委公布全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以聚海环境为依托单位,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江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建的“磷石膏路用关键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这是全省首个以磷石膏路用关键技术为研究方向的工程中心。

        凭借雄厚的科创实力,聚海环境获评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各类建材产品已在房建、市政、道路工程广泛应用。

磷石膏科技产业园生产线。(厂方供图)

        数据显示,聚海环境大悟磷石膏科技产业园全面达产后,每年可将30万吨农林固废、100万吨污泥、100万吨磷石膏和20万吨废弃建筑渣土进行处理,制成300万平方米绿色节能环保新型墙材、75万吨改性磷石膏、100万吨磷石膏道路复合稳定基层材料、30万吨保温砂浆和15万立方米保温砌块,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134.29万吨。

        环保无止境,科创不停歇。聚海环境营销部负责人刘志浩介绍,近3年来,公司共承担1项国家级研究课题,5项省级研究课题,工程研究中心围绕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前沿科技研究成果。

石膏砌块

        截至目前,聚海环境已获授权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公司参编或主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3项。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技术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以磷石膏、工业尾矿、矿渣、城乡污泥、农林固废资源开发应用为己任,聚海环境成为新时代绿色环保产业战略的先行者与推动者。陈争荣透露,聚海环境以绿色产品叩开市场,今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